











医疗人文(专书分类)
慈大医学系成立医疗服务队,前往中央山脉更南的万荣乡见晴部落,并定期陪伴学童,也更名为「慈济大学见晴服务队」。这群大学生和小学生,从陌生到想念,携手踏上了充满惊喜的学习旅程,至今超过十年,且持续进行中。
一群在臺北慈院、臺中慈院、大林慈院、花莲慈院服务的男护理师,慈济大学护理系毕业生及当时就读慈济科技大学护理系的男护生,用心写下他们在临床照护、实习及精进的心路歷程。男丁格尔无论身处偏乡或都会边缘,始终克尽职责,以病人为优先,散发护理之爱的光与热。
臺湾胸腔内科的祖师爷─杨思标教授,他出生自臺湾肺结核病横行的1920年代,长达四分之三个世纪,他为臺湾结核病的诊治、抗疫与研究,做出卓越贡献;为偏乡医疗奉献心力的仁心仁术,堪称世纪人医典范。
出生缅甸,来臺湾求学的朱绍盈,选择落脚花莲行医。身为小儿科医师主攻罕见疾病及遗传疾病,需经常面对带着缺陷,让人心疼的小天使,不只是身体疾病,更多的是环境的困顿让成长之路更艰难。有没有一种可能性? 让辽阔的书海发挥陪伴的角色,尤其当周遭环境都失去功能的时候。
台北慈济医院医护团队在医人医病又医心的「全人医疗」、给予病患安定力量的「人医之爱」、医疗专业技术上努力不懈的「精益求精」,及照护八仙尘爆伤者「不可以放弃任何希望」等点滴,化成动人故事,在本书中娓娓道来。
《阿吉伯与简骨科》本书分为四篇,每篇各有一位主要的角色,包括病人谢良吉、骨科医师简瑞腾、大林慈济医院志工陈莺莺、慈济社区志工陈菊,每篇的主要角色有其本身的生命歷程,以及与本书主角谢良吉交会的部分,四段故事各自独立,但共同串起本书主角谢良吉的完整故事。